卢永生散文:漫步竹林
2021-12-09 14:22:16
  • 0
  • 0
  • 0

卢永生散文:漫步竹林

湖北房县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湖北房县城关镇武当路61号》卢永生

        漫步竹林,竹园里翠绿的竹,给人的是清凉的感觉,随风摇曳的竹,让人远离喧闹的城市。竹,遮蔽俗市的吵闹,抵御烈日的灼热,过滤狂舞的风,用它纤弱的身躯为我们营造脱于世的环境。我的家乡湖北省十堰市房县,是一个大山区,竹园很多。思恋是一曲悠远的笛音,总在他乡孤寂的月夜里夜晚响起。

晨光中的竹园景象我看得更为真切。那株挺立在崖缝中的壮笋,穿过重重阻碍,挣出石缝,迸出旺盛的生命力。竹园里还有众多的笋子,在春雷的召唤声中,桀傲地破土而出,仿佛勇士跻身于开赴前线的行列,准备接受战斗的洗礼。那是晶滢的朝露吗?一颗一颗,闪烁在它们尖尖的冠上,像是顶顶皇冠。嗯?你仔细看了没有?居然其间有灭失露珠的笋,呈现懊恼的枯色! 哦,我知道了!这不是露珠,这分明是熠熠生辉的生命之光。看着密密的竹叶,遮住了欢笑的阳光,星星点点的从叶的间隙里闪出来,映射在厚密的残叶上很有些味道儿。那么养眼,那么舒心,那么引人入胜。一幅绝美的生命和艺术的画卷铺展在眼前,让人好像迷上了美丽的土家妹儿一样,有些抽不开身的感觉。故乡的竹子是一种纤细的青竹,像水乡的女子一般的苗条,蕴藏一种生命的韧性。风起时,细长的竹子来回摇摆,却总直挺着腰,一如乡村女人在困苦面前的风范。竹园曾经是村上人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成年男女都会竹编。

山里人编竹帽是一项复杂的手工技艺,做竹帽子的工具就有钢锯、竹刀、打顶的凳子(长板凳去掉一头的两条腿)、竹盔、竹盘等。程序是:先用钢锯去掉竹子两头不能使用的部分,然后背到水渠边用沙子洗掉竹垢,晾干后挑选少部分厚实的竹子再锯成二尺五长的竹段,用竹刀破成青黄两层如宽挂面一样的竹条,做为竹帽的骨架材料。

大部分的竹子直接破成如窄挂面的竹篾条,也分青黄两层,以上程序大多由家长完成。接着打顶、编盔,编盘,收边儿。每一道程序要求的竹篾宽度和厚度都不一样。打顶,细而窄;编盔,薄略宽;编盘,厚略宽。可见竹刀工就如一个工程师,要破出不同要求的篾条来,这要靠悟性,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家乡人养竹,除了用它们夹柿子、撑蚊帐、做竹床,大部分用来编凉席、竹椅、竹笼、背笼,手巧的还用来做根雕和各种工艺品出售。但多数人还是为了美化环境,绿化庭院。当然也不乏那些舞文弄墨的信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信条,让青青的翠竹净化自己的心灵,升华自己的境界,在平淡恬静的农家生活中增加生机,增添诗意。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风与蝶。”赞美了竹子朴实无华,清淡高雅的气质。这些千古流传的佳句,把竹子坚韧不屈的精神描绘得淋漓尽致。亭亭玉立的竹子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集坚贞、刚毅、挺拔、清幽于一身。先贤们爱竹、珍竹、迷竹,进而颂竹、画竹、写竹,把竹子誉为“岁寒三友”,与梅、兰、菊一道美称为四君子。人们不仅喜欢竹子的外形,更爱竹子的内涵,由此产生了竹文化。漫步竹林,脚下踩的是微湿柔软的土地,上面覆盖着枯黄的竹叶。那些叶,失去了水分,变得十分干燥。仔细找一找,还是可以再那一大片残残缺缺的干竹叶里,找到一两片完整的。拾起,隐隐约约的能看到竹茎。枯黄的叶面,细细的叶茎,近似于透明。踩在这些竹叶上,叶子吱吱的响,悦耳动听极了;漫步竹林,人世间的喧哗浮躁,名利烦恼统统都会淹没。美丽的竹海,带给我的不仅是视觉的享受,它还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上天把雪赐给了竹林,同时也把寒心彻骨的冷带给了整个世界。邻近茂密的森林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在风雪中孤苦的摇摆,深色的树枝覆盖上银白的雪,天地一片苍茫。而翠绿的竹和叶却张开觜,去饱饮吮吸那甜如诒的晶莹的雪花水,象久旱逢甘露,生机勃勃地傲立在雪地上,那坚挺的杆,舒展的枝,碧绿的叶饱饮后被厚积的雪压得透不过气来,就相互攀缘簇拥环抱成一团,支撑着那天赐的美丽,地给的'英姿。有时也会“砰”的一声,奋起一跃把周身的雪溅得飞舞起来,天和地都动了起来,竹也乘势扭动身躯,仰起头,伸直腰,抖动枝叶,依然英姿飒爽。挺拔向上。国人爱竹,借以抒怀。司马迁说:“竹外有节礼,中直虚空。”扬州画家郑板桥有诗云:“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意思是说,做人要有气节;成就再大,地位再高,也要保持一颗谦虚的心。郑燮还有一首《竹石》题画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看起来是写竹,实际上是言志。他在勉励人们做人要刚正不阿、坚强不屈,要有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钢筋鉄骨。

如今远离家乡,去竹林子里玩的机会少了,但对竹林子里所发生的很多故事,我却还常晕绕于梦中,山里那竹子的抗风霜,傲冰雪的秉性,我却常常记忆犹新,山里人的每一天早晨,从竹林子里面是可以诞生很多很多美好的故事的! 故乡的竹,四季常青,虽百般柔媚,万种风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故乡的竹,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挺直腰杆,节节向上。这是一片长在我心灵深处的竹林,郁郁葱葱,挺拔向上,覆盖了我整个生命……

作者卢永生,2021年11月,荣获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的新闻工作者荣誉证书和证章。,1980年7月房县一中文科毕业,处女诗《我们这人》发表于1987年第3期《东风.>>杂志,从小爱写作,路走得坎坷,但梦还在,2001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糸毕业,1985年7月进修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糸,1997年9月入北京广播学院深造。代表作《抗婚的少女,你在哪里?》在全国引起轰动,并获五本中央级证书,报告文学《为了洁净》,小说《桥头》,诗《打工者的周末》一批作品,发表于中国青年报,金时代杂志, 《九头鸟》杂志2009年第5期,发表了我的作品《秋雨》,代表作《抗婚的少女,你在哪里?>在湖北日报农村版讨论长达三个月,几十年历任中央,省,市优秀通讯员,2001年新闻中级职称。从1980年11月历任电台记者,编辑,并主持午间半小时改革之路栏目,2010年10月,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局,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颁发30年以上电视工作者荣誉证书,1985年9月任县作协会员,1990年至1991年任局团委书记,1995年任电台编辑部主任,1996年任县新闻中心副主任,2005至2007房县广电报编辑,2007年至2013年3月主编电视<<点击>节目,2013年3月主编电台<<新闻>节目,2014年6月,任电视台旅游频道副总,《诗祖故里游》编导,湖北房县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湖北房县城关镇武当路61号》卢永生邮码:442100 QQ961149193)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